聽得到的幸福
近年藍牙耳機大行其道,在街上不少昂首闊步的人士看著手機之餘,耳朵總戴著耳機。我不僅擔心他們能否看清路面,更憂心耳機聲浪過高、最終影響聽力。事實上,耳疾的影響不僅是聽力,也可以令身體功能受阻。
要明白耳疾,首先要了解耳朵的基本結構。耳朵分為外耳、中耳和內耳,我們平日聽到的聲音便是由外耳進入,經過中耳耳膜,最後進入內耳耳蝸內的前庭系統,經神經線上傳至大腦再進行處理。值得注意的是,耳朵的前庭系統不單是處理聲音,還負責感知和平衡空間,因此若前庭系統出現問題,便有機會影響平衡力。這也是為何聽覺退化的長者,好像平衡力特別差的原因之一。
聽力影響學習音樂?
奇妙的是,我們兩邊耳朵雖然結構和功能大致相同,但不同耳朵的聽力受損,卻有機會帶來不同的影響。這是因為左耳的聲音會由神經線傳到右腦處,而右耳接收的聲音則傳到左腦處理,而大腦處理的側重點卻有不同之處︰左腦側重於語言學習;而右腦側重於音樂。因此,當兒童先天單耳失聰,除了影響聽覺外,也有機會令其語言或音樂的學習能力大打折扣,後天的訓練也難以彌補。
那麼,如果耳疾不是先天而是後天,對日常生活有甚麼影響?首先,最直接的影響便是聽力下降,對話時要調高聲量,才能掌握語言文字。此外,若其中一隻耳朵聽力受損,聲音的接收範圍便會收窄,或有需要側耳聆聽。在雙耳聽力健全的情況下,我們較容易分辨出聲音的來源和距離,但當一隻耳朵聽力受損,便難以區分。這些影響雖未必對日常生活構成重大影響,但對於某些職業如司機等,有機會影響其專業判斷。
配助聽器如配眼鏡
聽力寶貴,其實聽得到是一種幸福。那麼耳朵毛病可如何醫治?
其實診治要因應耳疾的成因而定。是正常退化?還是神經線受損?是耳朵的血管閉塞還是耳蝸出現問題?現今醫療技術發達,如耳蝸出現問題,可建構人工耳蝸。若中耳耳膜有問題,那直接把聲音傳至耳蝸的骨傳導助聽器便能幫得上忙。一些質素較高的助聽器更能準確地分辨人聲和環境聲,減少佩戴助聽器洐生的不適感。不過也要提醒大家,助聽器其實和眼鏡一樣,需要因應病人的狀況而適當調配,因此不要自行購買,病人要先求診,進行聽力測試後,在專業的指導下找出適合自己的型號,那才能發揮更大的功效。